中医中药分经用药参考膀胱经用药
(与20多万医者一起,每天成长一点点)
膀胱为州都之官,藏津液气化则能出。身体内的水液,通过三焦下归集于膀胱,津液经过肾的气化作用变成小便而排出体外。膀胱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小便上,小便不禁或小便不通,及尿色,质的变化。
膀胱与肾相表里,膀胱的排尿要靠肾的气化作用,故膀胱的气机病变常从肾论治。尿与精液均走泄尿道,肾之下元不固,败精渗入尿道,也可引起尿质的病变。
湿热与湿浊常为膀胱病变的病因,故清热利湿排浊也为治疗膀胱症的重要手段。
膀胱为太阳经,太阳经覆盖面广而通上达下,风邪侵入,首先入太阳经,故膀胱经用药不可忽视表散风邪药。
水液入膀胱
天冬——益水之上源,下归肾家入膀胱。
花粉——生津解渴,行水入膀胱而清热。
茯苓——从脾行水,下通膀胱。
猪苓——下焦行水,能升能降,下达膀胱。
大腹皮——宽肠下气,行水渗入膀胱。
滑石——通利上中下三焦,而下走膀胱。
缩小便
益智仁——补肾温固下元,增强气化而缩小便。
砂仁——引气归元而缩小便。
山茱萸——固精秘气而缩小便。
桑螵蛸——滋阴通淋而缩小便。
芡实——滋脾阴而缩小便。
通小便
木通——治六腑热蒸而内涩,导热由小便而出。
通草——治小便不利而茎中痛,上达利肺,下达通窍。
葵子——妇女妊娠,胞转如塞,用葵子而可通。
车前子——利水而固精窍。
清膀胱湿热
泽泻——清热而利湿,利小便。
黄柏——下降泻膀胱相火,为是太阳引经药,清湿热而固肾。
石苇——利水湿善通淋。
海金沙——清湿热而排结石。
茵陈——泄湿热,治黄疸之君药。
瞿麦——降心火而降膀胱热邪。
白鲜皮——除湿热而治风痹疮癣。
地肤子——清热利水而止痒。
版权申明:部分网络资料找不到原作者而无法署名。在此向原作者致谢。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推广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fkh.com/wacs/7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