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育儿经关于打招呼,孩子很委屈
我家住六楼。宝宝家住四楼。宝宝今年五岁半,是个可爱的小男孩。可我每次经过他家门前,都是心头一紧,生怕被发现,赶紧走两步离开。
今天又被宝宝发现了。门吱呀开了,宝宝听脚步声以为妈妈回来了,探头看了下发现不是,准备把门关上。
“谁啊,宝宝,是不是叔叔阿姨啊,快叫!”奶奶在里面能掐会算,隔空识人。“阿姨好”宝宝赶忙又开门,对我说。
“啊,宝宝好”我好尴尬,觉得我的出现,胁迫了孩子在当下做他自己,反而被老人督促着喊人,于是赶紧离开。
被宝宝发现——叫阿姨,成了一段时间以来,我极其尴尬无奈的事情。有时候在楼下丢垃圾转而去超市,本来没看到宝宝,但被他奶奶发现了,就听到“遥控指挥”:去,喊阿姨。小小的孩子,就得放下手里的事情,起身找寻到我后喊一声。
“要记得喊人,要有礼貌”,这是宝宝奶奶的信条,在宝宝身上,一丝不苟的执行。
——网友
在许多家长眼里,见到熟人时,孩子打招呼是有礼貌的表现,如果孩子见不打招呼,大人通常做法是要求孩子问好,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家长就会非常恼火,觉得孩子没有礼貌。
甚至有的家长觉得尴尬,认为自己没把孩子教好,就会忍不住开始用责备的口吻说:“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之类的话。
打招呼真的这么重要吗?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性格既有先天遗传,也有后天的环境作用,两者难说孰轻孰重。但是,对于幼小的孩子,先天的成分更多一些,性格受后天影响的时间并不多。
所以,有些比较不那么怕生的孩子,还是会顺着大人,缅腼的轻声说“阿姨好”。而有些个性较为内向、敏感的,就抿着嘴、一边往后缩,一边钩着眼睛看大人,不说就是不说。
这时,有的家长就觉得郁闷极了:“真是不公平,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活泼,嘴甜,讨人喜欢,而自己家的孩子就这么不开窍呢?”
对于孩子,我们自然而然地希望他们可以毫无瑕疵,打招呼就包含其中。但是,孩子终究是孩子,小孩对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就像宝宝在6个月大之前,除了妈妈之外的人抱的时候,总是扭头大哭,这种现象还称为“陌生人焦虑”(非官方)。
不打招呼就责怪孩子,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更何况,打招呼并不是天大的事儿,也不能确定孩子以后的性格。
想要孩子主动打招呼
应该怎么做
当然,孩子不打呼确实有失礼貌,但是家长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积极引导孩子去主动说话。
机械刻板的遵守“打招呼”,不一定能从小将礼貌的种子终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吗。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
千越有次随口问我。
“妈妈,你们大人为什么也没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啊?”
——千越妈妈
记得在女儿小的时候,她看着我每次和别人见面的时候说:“你好”,她也会特意跑过来说“你好”。
——花花妈妈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当家长在与亲戚朋友主动打招呼的时候,他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下,慢慢地接受这个行为习惯,自然而然地,就会主动打招呼了。
提前告诉孩子。
在去亲戚家或者亲戚到家里来之前,我们要事先告诉孩子,或者是约定好,到了别人家里,我们要主动跟阿姨叔叔打招呼,如果他们做到了,那就要鼓励他们,下次继续。
这样做,能够给孩子充分的心理准备,而对他们的鼓励即是让他们觉得他们的做法得到了肯定,逐渐地,孩子就会养成主动打招呼的习惯了。
借助道具讲道理。
比如借助类似《宝宝,你好》的绘本,通过模仿情节,跟孩子玩游戏来培养孩子跟人大号胡的能力。
注意事项
不要强迫孩子
一些强迫或者是“要挟”往往只会触发孩子的被动技能:逆反心理,以后再重新教育就难了。
不要在人前批评
尽管孩子还小,但是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在他人面前进行批评,并不能起到任何教育的作用。
不要“贴标签”
当孩子不主动打招呼的时候,有的家长会说,“不喊人就不是好孩子了”;
其实是不是好孩子不能单凭打招呼而定,如随意就给孩子贴上标签,容易使得孩子自暴自弃,失去自信。
对于孩子来说,“你好”不仅仅是打招呼,它意味着:我允许你进入我的世界。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孩子的有力推手,让孩子从内心真正做到与人为善、体恤他人、与之共情。让孩子具备爱人的能力,感受到她人的不易,把尊重幻化成一种情绪的共鸣,远远胜过一句毫无情绪的打招呼。
无忧保姆
ID:wuyoubaomuwang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fkh.com/wacs/6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