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院罗万东话谈三伏天养生经
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若然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鲜姜滋润而不伤阴,每天切四五薄片鲜生姜,早上起来饮一杯温开水,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7.喝热水
在炎炎盛夏不喝冰的冷的,喝热水,这对很多怕热体质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件不敢想的事情,但是也有很多讲究养生的人们在试用此法,三伏天喝热水真的可以排寒气吗?三伏天是人们阳气最旺盛的阶段,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正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如果过度贪凉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所以建议大家要少喝冷饮。喝热水的目的则主要会是为了发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发汗解表功能,起到透里疏通、清热的作用。但是这只是一种养生方法,虽然可行但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并不是短短一个三伏就可以排除体内的寒气的。运动适当出汗、泡脚微微出汗都可以祛除寒气,不过要长年累月的坚持,要除寒气平时可以少吃螺、西瓜、柿子、蟹、河蚌、竹笋、荸荠、冬瓜、苋菜、黄瓜、藕、鳖、绿豆等寒性食物。如果想通过一朝一夕就祛除体内的寒气,是万万不可能的。
夏季天热,直接饮用冰镇饮品可能会刺激肠胃,但是要大家拒绝吃冷饮也实在是为难。如何满足自己的口舌之欲,又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这就要求大家量力而行了,体质虚寒的人应该少吃冷饮,而身强体壮的则没必要刻意回避。 二、住三伏天的居住养生
1.中医养生当从“顺四时”起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圣人讲述中医养生,应顺四时而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早就在《黄帝内经》中告诉我们养生真谛,需顺自然而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之未央当谨记,告别空调、拒绝冷饮,三伏天就该“热”着过,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界中“万物”之一,顺应自然规律是毋庸置疑的。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养生比治病更重要,了解中医养生当从“顺四时”起,即按照四季气候的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顺势而为。“顺时”其实不深奥一说起中医养生理论,人们往往觉得深奥难懂,在我看来,中医养生其实很“亲民”,“对于家中、办公室的温度,就应按照顺四时理论而为之”。2.三伏天就该“热”着过
老百姓常说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作病——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本来是指某些气候异常的年份患病的人会增多,但这句话中所说的情况现在已成为常态。“三伏天的时候将空调开足马力,室内寒气彻骨,穿套装还略感寒凉,这种情况是很容易患感冒、关节痛的。那么冬天将暖气烧得‘热火朝天’,室内温度高到穿短裤背心,这样‘温暖’的环境总不会生病了吧?也不然。这不但浪费能源,而且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其危害并不比冷气小。我建议三伏天夏天最好备把扇子,自己动手享受自然风。“人的生命不能违背天地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冬天当冷,夏天当热,这就是最基本的‘顺时’养生之理。依此规律养生,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藏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天不很好地储藏阴精,春天的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这时候如果经常开空调,代谢不畅,能不得病吗?农村很多上百岁的老人都住平房,因为平房冬暖夏凉,这些老人得地气,能长寿。在平房里消暑,我不主张用空调,最好是用扇子,小大由之。现在大家都住楼房,不得不用空调,空调出来的是透骨头的风,年轻人阳气旺盛可能不觉得,男同志过了32岁,女同志过了28岁,再老呆在空调房里,就觉得透骨的凉气。《黄帝内经》中讲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天的热风,夏天的寒风都是和时令季节不同的风,就是贼风,对身体健康特别不利。三.行三伏天的起居养生
1.“跟着太阳走”。
“早睡早起身体好”是多少年来我们奉行的格言,但我认为,凡事不能一概而论,起居也应根据四季的特性随时调整,简单地说就是“跟着太阳走”。
2.三伏天不宜太晚睡三伏天昼长夜短,主张“晚卧早起,无厌于日”,但也不宜太晚,以23点前睡觉为宜。需要注意的是,三伏天人的情绪容易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火”,怒则加剧耗散充盈于表面的气血,故控制情绪为重要的养生环节。中医养生学认为“静则深藏,躁则消亡”,一个人的神志保持安宁,就能少生疾病,健康长寿;即使患病,亦易治疗,恢复健康也比较容易,这是神收藏于内的缘故。反之,躁动不安就易患病,并且得病也不易治愈。3、多运动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夏天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间注意少量多次地补水。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三伏来临时,老年人要停止一切剧烈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四.在治疗疾病方面
伏天已至,还没抓紧时间进行“冬病夏治”的亲们注意了,养生的大好时机正在悄悄流逝,错过就只能等明年了!要知道用好三伏天是可以将深藏体内多年的寒气“逼”出来的!伏天是阳气最盛的时候,这个时候把握机会,能将身体的寒气逼出来,那么,三伏天怎么去寒气呢?
(一)怎么判断体内有没有寒气
这些症状是有寒气是表现:手脚冰凉、怕风怕冷;病症以肿胀、疼痛为特征;腹痛、腹泻、分泌物清稀、色白;口干渴,面色青白、舌苔白;背部酸楚不舒;呕吐、咳嗽、吐痰、鼻塞、喷嚏等。 当然这些只是寒气的一些表现,每个人体内都或多或少有寒气,尤其是夏季,特别容易被寒气入侵:长时间使用空调、冷饮冰水等消暑食品、夜晚着凉等。
(二)你知道寒气会给人体带来哪些疾病吗?
常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风湿免疫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的许多疾病,例如慢支、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脂肪肝、肩周炎、肿瘤、风湿类风湿等等,大多数都与寒气有关!
(三)下面为大家介绍驱寒气的几点妙招
1艾灸与三伏是绝配,冬病夏治正当时!医院针灸推拿科开展特色灸疗,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三伏天“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它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最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通过灸疗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三伏灸可以调理的疾病:(1)妇科问题: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子宫肌瘤、不孕不育、小叶增、产后腰痛等;(2)骨关节问题: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滑膜炎等。(3)胃肠问题:胃寒、胃痛、胃炎、肠炎腹泻、结肠炎、腹部凉怕冷等;(4)呼吸系统问题:咽炎、气管炎、哮喘、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5)体质弱问题:面色晦暗、体弱眠多梦、怕冷、失体质弱挑食、经常感冒等。(6)肿瘤:用艾灸可以扶正,增强免疫功能。(7)中医管各种癌症叫癥瘕,癥瘕初是“气”产生的阶段,始是“形”产生的阶段,素是“质”产生的阶段。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从无到有,经历了无邪、有邪气、形变、质变的过程。癥瘕描述的就是疾病从无形的邪气发展到了有形的积聚,并即将质变成癌岩的阶段。所以根除癥瘕,其实就是防患于未然。三伏天艾灸在防病保健方面的作用温度决定一个人的生老病死!(1)三伏天艾灸的第一大好处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时机。芒种过后,各地进入梅雨季节,许多中老年人一会腰痛,一会腿疼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在中医里祛寒除湿治疗之法就是艾灸。三伏天,正是天地阳气最盛之时。通过艾灸,双重阳气注入体内,温阳驱寒,从此病魔远去,岁月不老,健康与你同在。(2)三伏天艾灸的第二大好处温肾壮阳,元气充足。元气阳气充足,夏不怕热,冬不怕冷,精力、耐力旺盛。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古时医家常用“神奇”来说明艾灸的功效和作用。(3)三伏天艾灸的第三大好处延年益寿。宋代名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中老年人,如果在三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不光自己解决了,还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4)三伏天艾灸的第四大好处修心养性,也是最佳时机。从中医的角度讲,是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所致,那么,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宁静自然。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2现医院针灸推拿科开展的艾灸项目有:(1)、隔姜灸(2)、铺灸(3)、无极保养灸(4)、药饼灸(5)、艾条灸(6)、火龙灸(7)、天灸。对于灸疗为什么要分这么多的项目呢?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隔物灸”隔姜灸就是以姜片间隔在皮肤和艾炷之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关于隔姜灸,生姜辛温,升发宣散,调和营卫,祛寒发表,通经活络。用于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风寒湿痹、肠胃症候和虚弱病证,如呕吐、泄泻、脘腹隐痛、痛经、遗精、阳痿、早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关节酸痛、不孕症等。“铺灸”:铺灸又称长蛇灸,常取督脉施治。其铺灸面广、艾炷大、火气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能起到温补督脉,强壮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之功。适合于督脉诸证和慢性、虚寒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胸椎、颈椎骨质增生,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迁延性肝炎,神经官能症,慢性胃肠疾病等。“无极保养灸”:无极保养灸是金南洙先生根据古代医书中记载的几乎所有的灸术,通过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加以检验后创造出来的,多年来对无数患者的治疗效果已经证明其功效。无极保养灸人人都可以用,而且适用于所有疾病。无极保养灸不仅是治疗法,更是保养法。无极保养灸的灸位是在人体内个经穴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穴位。无极保养灸是以协调的原理创造出来的疗法。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经穴和经穴之间的协调也非常重要。无极保养灸结合了从古到今的各种医书里认可的各种协调性经穴。无极保养灸是治疗慢性病的疗法,也是预防疾病的灸法。长时间施灸的话,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会得到好转。“药饼灸”:药饼灸疗法为隔物(间接)灸疗法之一,是将药饼置于皮肤一定穴位,再在药饼上放置艾炷施灸,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治疗疾病范围和种类的不同,药饼灸疗法包括附子饼灸、豆豉饼灸、蒜饼灸、巴豆饼灸、葶苈饼灸、商陆饼灸以及香附饼灸等数种方法,其中附子饼灸和豆豉饼灸临床最为常用。①.附子饼灸
附子的性味及其功能:附子叶辛、性温、有毒;入心、肾、脾经,可逐风寒、湿邪,补命门之火。②.豆豉饼灸豆豉的性味及其功能:豆豉味苦、性寒、无毒;入肺、胃经,功能解表发汗、除烦。艾条灸艾条灸法,用纸包裹艾绒卷成圆柱形艾条,在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艾卷灸。如在艾绒内加进药物,再用纸卷成条状施灸,名为雷火神针或太乙神针灸法。艾条灸法分为成纯艾条灸、药物艾条灸、隔药灸和无烟艾条灸4种。艾条灸的操作方法,一般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大类。①悬起灸。将艾卷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而不使艾卷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包括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②实按灸。即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火龙灸:火龙灸是通过经络加温给药的方式以打通任督二脉,根据所用药物的不同,分别有调阴合阳、通经活络、固肾壮阳、健脾和胃之功。“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的一种,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这种方法是选用一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穴位上,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潮红充血,甚至起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懂得了“冬病夏治”的道理,这几年在三伏天贴敷穴位颇为流行。每年入伏的时候,医院挤满了人,全是贴“三伏贴”的。“三伏贴”的作用原理其实就是:“伏之义为降伏,夏季大气盛极之阳热到此开始降伏,天人相应人身亦然,这是三伏灸的原理所在。春生(升)、夏浮、长夏长、秋收、冬藏,夏为火、火生土,长夏为土、土生金,夏至后为土,土生金,故三伏之初伏为金气萌芽,为秋降开始做准备之伏,亦是阳热升级准备下降之义。而非世人固有的成见“夏季阳热盛极,伏阴于地下之伏;更非火克金,夏火盛,金遇火必伏之伏”,三伏处于长夏土气之后,土生金,秋金之气由三伏之初伏开始萌芽、秋金肃杀凉降,万物收藏,阳热下潜。植物落叶就是阳热下降、经冬添根是阳热下潜。三伏灸顺应大气三伏之势,借艾灸之热力,打开人身穴道的门户,经皮肤贴敷补入阳热之药,以添人体的身下之阳根(肾水之中的命门火),阳根足则来年中气足,身体健康,正好比植物添根足则来年枝叶茂盛。了解了三伏灸的原理意义,就明白药疗效好,一定要顺应自然之力,在三伏的准确时间,用芳香开窍之药和艾灸走窜热力打开穴道,把辛温大热补阳之药补入人体,而不是随意什么时候贴都可以,也不是随意到处选穴都可以,应该选肺俞脾俞胃俞肾俞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这些具有针对性的穴道,切实起到补脾土下肾水之中命门火的作用。人身经络运行是有顺序有气门的,到处贴药多贴无意义,只徒耗人力物力而已。遇中虚旋转之力弱的人,经络不能顺利接受补入之阳热,会流溢于肌肤而红烂,此时以乌梅冰糖三豆饮(黄豆绿豆黑豆)频服,补足中气自能旋转而收阳火于内。人身与自然相应一致,阳位在上,但阳根在下(命门为阳根),人身阴位在下,但阴根在上(肺为阴根),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即春夏阳热盛于上,阳根必弱于下,故春夏须养中下之阳、阳足则体健;秋冬阴盛于下,阴根必弱于上,故秋冬须养中上之阴,阴根足则不病咳嗽气逆。北方窑洞,外面越热里面越寒,反之亦然之道理。三伏灸的道理提醒我们,中医的生理病理医理其实很简单,人体秉大气而有生、得天独厚。鸡狗羊牛为阳补阳火,猪鸭为阴补阴水,艾叶纯阳,糯米纯阴,动物植物都有偏性为人服务。独有人为万物之灵、与天地阴阳和谐。大气有阴阳,人身有阴阳,大气阴阳以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相生相克周而复始的圆运动维持万物生存的世界;人身阴阳亦然,以五种物质气化圆运动维持我们正常身体健康。运动圆、五行调和则无病,运动不圆、五行偏见则为病:比如风木偏见、则眩晕耳鸣中风,火气偏见、则心慌心悸口舌生疮,湿气偏见、则肢肿纳差等等....知道病理自然就懂得医理。三伏天外热而内寒,是用艾灸锁阳驱寒的最佳时节,错过了要等一年!为了您的身体健康,快快让我们的生活“艾”起来吧!2、热水泡脚
每晚都用热水泡脚,泡出一身大汗能驱寒。用热水泡脚确实是个养生好方式,但并没有季节上的针对性,全年都适用。须注意,泡脚时间不能太长,大概10-15分钟,后背有热烘烘的感觉即可。
泡脚不能泡到出大汗,中医上认为,汗液由部分津液转化而来,津血同源,出汗太多伤气血,正所谓“大汗亡阳”。因此,夏季泡脚最好用40℃左右的温热水,具体以不出汗为原则。
3、刮痧
刮痧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在疾病的治疗上,刮痧有着活血化瘀、调整内脏阴阳平衡、疏通人体筋络、排除体内毒素、行气活血等功效。需要注意的是,刮痧后最好能喝一大杯温开水以帮助排毒,对刮痧部位要进行适当的保护,不要受凉。
刮痧一般只针对于初期和中期的感冒,有疏风清热、祛风散寒的作用,后期的感冒刮痧的效果要差得多。如果不是发高烧可以尝试刮痧治愈,但刮痧是不能退烧的,一旦发烧,医院就诊,迷信刮痧是不行的。
4、拔火罐
医院针灸推拿科开展特色自拟拔罐祛湿液结合24罐疗法治疗痹症,此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
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一些血液疾病患者,例如白血病、血友病患者,不宜拔罐;皮肤过敏,全身枯瘦或皮肤失去弹力者不宜拔罐;某些肿瘤患者也不宜使用,或会促进肿瘤扩散;体质太虚弱的病人和儿童、孕妇等,都不宜拔火罐。对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肤破损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则会造成感染等后果。
三伏是一年中人体体表气血最旺盛的时候,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正式开始了。一年仅此一次,请大家珍惜!年的三伏天总共有40天,其中7月17日“入伏”,7月27日“中伏”,8月16日“闰中伏”,8月25日“出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ofkh.com/wadzz/1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