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医院疑难病例丨继发性闭经2年发现

孙李永眷谷伟军医院

女性,25岁,因“继发性闭经2年、发现右肾上腺占位1月余”入院。

患者13岁月经来潮,乳房开始发育,经期6~7天,经量正常,色淡,无痛经,周期约30天,2年前停经至今。曾先后就诊于当地3家医院,口服中药治疗,仍无月经来潮。近2年开始出现面部及胸背部痤疮,上唇及下颌见少许毛发生长,脐下毛发增多,阴毛浓密,脱发,声音低沉,体重增加约30kg,因“鞍区病变”于外院行内镜经鼻鞍区占位切除+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病理:腺垂体组织,嗜酸性腺泡增多、肥大,并见神经垂体组织,染色:Syn(+),ChromograninA(+),网织纤维(+),S-(+),GFAP(+),NF(+),Olig-2(-),NeuN(-),MAP-2(+),IDH1(-),GH(-),PRL(+),LH(-),FSH(-),TSH(局灶+),ACTH(-);术后月经仍未恢复,1个月前发现右侧肾上腺区约6.2cm×4.3cm占位,无皮肤变薄、瘀斑及宽大紫纹;无心悸、面色苍白及大汗;无四肢瘫软,夜尿1~2次。既往否认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病史。其外祖父患有糖尿病,祖母及姑姑有月经不调史。

体温36.3℃,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70mmHg,指尖距cm,上部量86cm,下部量86cm,身高cm,体重kg,BMI37.2Kg/m2。神清语明,精神可。满月脸、水牛背、面部痤疮,上唇及下颌见少许毛发生长。甲状腺未触及。双侧乳房对称,Tanner分期Ⅴ期。心肺未及明显异常。腹部可见大面积紫纹。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阴毛呈菱形,Tanner分期Ⅴ期。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液分析:红细胞计数6.0×/L[参考值:(3.9~5.2)×/L]、白细胞计数10.39×/L[参考值:(3.5~10)×/L]、嗜酸性粒细胞0.×/L[参考值:(0.01~0.05)×/L]、血小板计数×/L[参考值:(~)×/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CV20.7%(参考值:<14.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g/L(参考值:~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2.7pg(参考值:27~34pg)、平均红细胞体积73.7fl(参考值:80~fl),余正常。

  性腺六项:血清睾酮测定43.68nmol/L(参考值:0.5~2.6nmol/L)、血清雌二醇测定.56pmol/L(参考值:48.2~.8pmol/L)、血清黄体生成激素测定<0.07mU/ml(参考值:0.5~76.3mU/ml)、0分钟血清泌乳素14.21μg/L(参考值:2.8~29.21μg/L)、血清卵泡刺激素测定0.45U/L(参考值:1.5~33.4U/L)、血清孕酮32.01nmol/L(参考值:卵泡期0.48~4.45nmol/L,排卵期14.12~89.14nmol/L,黄体期10.62~81nmol/L)。尿醛固酮测定26.5nmol/24h,(参考值2.77~22.2nmol/24h),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0。血清生长激素测定0.μg/L(参考值:0.06~5.0μg/L)。血生化总胆固醇2.07mmol/L(参考值:3.1~5.7mmol/L余正常。尿常规、尿NAG酶、尿渗透压、凝血四项、血沉、便常规+潜血、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CYFRA21-1、SCC、CA15-3、CA、NS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降钙素)、甲功七项、甲状旁腺激素、血清四项均正常。糖化血红蛋白5.5%(参考值4.1%~6.5%),糖化血清蛋白.9μmol/L(参考值:~μmol/L),75gOGTT试验示高胰岛素血症伴糖耐量异常(表1),微量尿蛋白/肌酐测定5mg/g(参考值<37.0mg/g),CA.46U/ml(参考值:0.1~10U/ml)。胸片:未及明显异常。心电图:窦性心率,正常心电图。泌尿系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肾上腺超声:①脂肪肝;②右侧肾上腺区低回声肿块,考虑良性可能性大。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多发低回声结节(双叶腺体内可见多发低回声结节,大者位于右叶大小约0.7cm×0.5cm,边界清楚),考虑良性。

  肾上腺平扫CT(图1),右侧肾上腺区可见约6cm肿块影,CT值37Hu,其内可见散在点状钙化影,可见残存肾上腺结构。左侧肾上腺未见明显萎缩。印象:右侧肾上腺肿瘤。

图1肾上腺CT(平扫)

  肾上腺MRI平扫(图2),右侧肾上腺区见约58mm×51mm×61mm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影,信号欠均匀,反相位图像病变局部信号斑点状、片状减低,DWI成稍高信号,边界清楚。肝内外胆管、胰管未见异常狭窄或扩张,胆囊、胰腺、脾脏、左侧肾上腺及双肾未见异常,肝门、肾门及所见腹膜后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印象:右侧肾上腺区含少量脂质肿块,建议双肾上腺动态增强扫描协助诊断。经直肠妇科超声:经直肠盆腔扫查,膀胱不充盈,子宫前位,大小形态如常,肌壁回声均匀,内膜厚约0.5cm,宫腔线显示清晰,宫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左卵巢大小约2.8cm×1.4cm×1.4cm,其内仅可见一卵泡样回声,直径约0.3cm。右卵巢大小约2.9cm×1.4cm×2.0cm,其内可见2个卵泡样回声,大者直径约0.4cm,印象:双卵巢超声所见。

图2肾上腺MRI(平扫)

表gOGTT试验

  患者入院后完善肾上腺功能检查,卧立位试验(表2)可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表3)提示非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诊断明确。结合患者肾上腺占位体积较大,同时有分泌雄激素临床表现,考虑患者肾上腺皮质癌可能性大。

表2卧立位试验

表3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患者于年12月16日于我院泌尿外科全麻下行后腹腔镜右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出血约20ml,术中可见肿瘤包膜不完整。术后5天转入内分泌科,再次行ACTH-F节律及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示皮质醇及UFC可被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表4)。术后查血清睾酮测定0.36nmol/L,去氢表雄酮19.6μg/dl,17-羟孕酮0.ngml/L,恢复正常;总胆固醇4.03mmol/L,恢复正常;PET-CT检查结果:右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①右侧腹壁术后改变,右侧肾上腺区积液;右侧胸腔积液;②双侧腋窝及腹股沟多发代谢增高小淋巴结,考虑为反应性改变;③视野内骨弥漫性代谢增高,考虑为反应性改变可能性大。

表4术后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术后病理提示(右侧肾上腺)肾上腺皮质腺瘤,肿瘤大小为6.5cm×5cm×4cm;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CgA(-),Syn(+),HMB45(-),Melan-A(+),Inhibin-α(+),P53(+3%),Bcl-2(散在+),Ki-67(+8%),EMA(-),恶性不除外。

肾上腺皮质癌

  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carcinoma,ACC)是一种罕见的肾上腺皮质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其在人群中发病率为(0.5~2)/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2%。ACC可发病于任何年龄,但主要发病年龄呈现双峰分布,分别为小于五岁的儿童和40~50岁的成人。

  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两者发病率相比大约是1.5:1,且女性ACC具有内分泌功能可能性更大,男性在20岁之前发生功能性ACC可能性大,而在40岁之后更易患有无功能性ACC。大多数患者为单侧肾上腺受累,双侧受累少见。ACC根据临床表现和激素测定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肿瘤,其中大多数为功能性肿瘤,约占60%。

  临床表现: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多伴有Cushing综合征表现,如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血质面容、皮肤菲薄、皮肤紫纹、瘀斑、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糖耐量异常、精神障碍、肾结石等。分泌雄激素的ACC可表现为女性男性化,如多毛、声音低沉、乳房萎缩、阴蒂肥大、月经稀少、停经、性欲改变等。分泌雌激素的ACC可表现为男性女性化,如乳房增大、睾丸萎缩、性欲改变等。而分泌醛固酮的ACC极为罕见,主要以醛固酮增多症状为临床表现。

  无功能性ACC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于行B超、CT检查时偶然发现。临床表现多与肿瘤局部进展、压迫周围组织有关,如腹胀、低热、贫血、疼痛、消瘦以及纳差等。该患者表现为,Cushing综合征及性征异常。

  诊断: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包括影像学检查、激素评价、病理诊断等。

  1.影像学一般推荐CT检查作为ACC影像学检查首选。CT特点为:肾上腺皮质癌肿瘤平均直径大于5cm,边界不清楚或以侵犯周围结构,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呈迅速不均匀强化,而延迟期持续强化,强化特点为渐进式。内部有坏死灶时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厚环状强化,有时可见到内部钙化灶。MRI具有多平面成像的特点,能更好地确定肿瘤的起源,观察肿瘤与邻近器官的关系,而且显示血管中的瘤栓比CT更有优势。肿瘤本身信号不均匀,T1WI与肝脏信号强度相似或低于肝脏,T2WI信号强度明显高于肝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可以用于明确全身远处部位的转移。

  目前正在研究的可与11β-羟化酶及醛固酮合成酶结合的PET示踪剂11C-metonmidate则可能改善诊断特异性。放射性皮质显像可用以判断肿瘤的功能水平,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鉴别肾上腺肿瘤和肾上极的肿瘤,判断肿瘤的来源。

  该患者CT示右侧肾上腺区可见约6cm肿块影,CT值37Hu,其内可见散在点状钙化影,可见残存肾上腺结构。但因海鲜过敏未行增强CT检查。肾上腺MRI平扫:右侧肾上腺区见约58mm×51mm×61mm稍长T1、稍长T2信号异常信号影,信号欠均匀,反相位图像病变局部信号斑点状、片状减低,DWI呈稍高信号,边界清楚。

  ACC转移的常见部位为肝、肺、淋巴结和骨骼,如疑诊ACC则应行胸腹CT检查,用PET发现远处转移病灶比CT敏感,但可能会漏诊小的肺部病变;当患者有骨或脑转移症状时则应行骨扫描及脑MRI检查。该患者术后行PET-CT未见明显转移灶。

  2.激素评价欧洲肾上腺肿瘤研究网(ENSAT,   3.病理诊断

  大体病理:Aubert等改良Weiss评分法用以下五项标准:①≥6核分裂象/50个高倍视野;②胞质中亮细胞小于25%;③异常有丝分裂;④坏死;⑤包膜浸润。无上述表现为0分,前2项,每项为2分,后3项每项为1分,总评分≥3可诊断恶性。

  免疫组化:目前ACC的诊断没有特异抗体。α-Inhibin、Melan-A和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可作为确认肿瘤原发于肾上腺来源的标记。免疫组化多表现为Vimen-tin强阳性,神经/神经内分泌标志物NSE,Syn为阳性,CK(AE1/AE3)部分肿瘤细胞弱阳性,CEA、EMA阴性。p53、IGF-2及cyclinE在ACC中有过高表达,但并不能判断肿瘤性质。

  有报道指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MIB-1的阳性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ki-67增殖指数用于鉴别良、恶性肿瘤的切点值变异较大,一般认为ki-67阳性细胞>2%提示肿瘤具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或潜在恶性。本患者α-Inhibin、Melan-A均为阳性,提示肿瘤原发于肾上腺。p53(+3%)、ki-67(+8%),提示肿瘤具有侵袭性生物行为或潜在恶性。

  肿瘤分期:肿瘤分期是影响ACC治疗方案选择及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国际上主流的肿瘤分期系统为国际抗癌联盟(InternationalUnionAgainstCancer,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JointCommitteeonCancer,AJ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系统(表5,6)。

表5肾上腺皮质癌的TNM分期(UICC/AJCC)

注:邻近器官包括肾脏、横隔、大血管、胰腺、脾脏、肝脏。

表6肾上腺皮质癌TNM分期

  治疗:手术治疗是ACC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是功能性或非功能性肿瘤,均应争取将肾上腺肿瘤、周围脂肪组织及区域淋巴结完整切除。早期完整切除肿瘤有望获得较长的无瘤生存间期和延长患者生存期。根治性肿瘤切除术是患者获得治愈可能的唯一途径。手术对改善部分Ⅳ期患者的生存质量亦有帮助。Ⅳ期患者无法手术完全切除者可采用以米托坦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但疗效及预后较手术完整切除者相差甚大。放射治疗对ACC的意义尚不确定。近年来,新兴分子靶向药物将给ACC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尤其是多靶点的分子药物。

专家点评

该患者为青年女性,因继发性闭经、右侧肾上腺占位入院。入院后查患者雄激素水平明显增高,有高雄激素分泌的临床表现。女性雄激素水平升高常见原因为:卵巢肿瘤、肾上腺肿瘤、外源性摄入过多先天性肾上皮质增生症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可除外卵巢肿瘤及外源性摄入过多等所致,考虑为肾上腺肿瘤分泌雄激素。结合患者有库欣综合征相关表现,术中见肿瘤包膜不完整,免疫组化:p53(+3%)、Ki-67(+8%),提示肿瘤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或潜在恶性,故考虑肾上腺皮质癌可能性大。

  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种罕见的肾上腺皮质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至今相关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预后较差。ACC可发病于任何年龄,但主要发病年龄呈现双峰分布,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女性ACC具有内分泌功能性更大,男性在20岁之前发生功能性ACC可能性大,而在40岁之后更易患有无功能性ACC。大多数患者为单侧肾上腺受累,双侧受累少见。其中大多数为功能性肿瘤。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中以库欣综合征最为常见,性征异常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相对少见。性征异常中又以男性化较女性化多见。男性化肾上腺皮质癌雄激素增多的原因,除直接产生于肿瘤外,可能与瘤内存在异位功能性hCG受体有关,令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存在酶功能相对减退现象。11β-羟化酶功能相对低下,类固醇前体不能转化为皮质醇,造成雄激素积聚。如酶的功能减退涉及3β-羟类固醇及脱氢酶-异构酶、21-羟化酶和17,20碳链裂解酶,就会导致过量的孕酮产生。17-酮类固醇及孕酮代谢产物增多,出现女性男性化或男性女性化综合征常提示肾上腺皮质癌之可能。男性化之所以较女性化更多是因为男性化体征更易察觉,无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治疗时多数已属于晚期,预后极差。

  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包括实验室内分泌检查、B超、CT、MR及PET-CT等定位诊断方法。常常首先由B超发现肾上腺区有占位性病变。一般认为CT与MR区分良、恶性肾上腺肿瘤的能力相当,但是当怀疑有大血管受侵犯时,应该加做MR检查。ACC转移的常见部位为肝、肺、淋巴结和骨骼,有条件可完善PET-CT、骨扫描等以明确远处转移情况。有报道指出瘤体的最大直径>6cm是诊断肾上腺恶性肿瘤最有价值的预测因子。临床上如发现肾上腺占位直径>6cm,临床表现为Cushing综合征合并性异常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肾上腺皮质癌的可能,因进行ACTH-F节律、午夜1mg地塞米松抑制实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血钾、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24小时尿儿茶酚胺、24小时尿甲基肾上腺素、血清硫酸脱氧表雄酮,雄烯二酮、睾酮、17α-羟孕酮和17β-雌二醇等激素检查以评估功能。

  肾上腺皮质癌应与肾上腺皮质瘤、嗜铬细胞瘤、肾细胞癌、转移癌等相鉴别。其良恶性不能完全依靠组织学,因为腺瘤细胞和癌细胞均可显示恶性形态,如大小不等的奇异核及异常核分裂象,这与肿瘤的内分泌功能旺盛有关,因此确定其良恶性的标准为非肾上腺组织或器官发生转移。近年来研究显示,免疫组化指标有助于ACC的确诊。术后病理应完善免疫组化检查,如:Inhibin-α、Melan-A、SF-1、Vimentin、NSE、Syn、CK(AE1/AE3)、CEA、EMA、p53、IGF-Ⅱ、cyclinE、PCNA、MIB-1、Ki-67等以协助良恶性的鉴别。治疗上首选手术治疗,应争取将肾上腺肿瘤、周围脂肪组织及区域淋巴结完整切除。术后应定期随访,定期复查肾上腺影像学检查及评估肾上腺内分泌功能。对无法手术切除者可采用以米托坦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放射治疗对ACC的意义尚不确定。但近年来,新兴分子靶向药物,尤其是多靶点分子药物将给ACC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ChouairyCJ,Abdul-KarimF,MeaclennanGT.Adrenocortiealcarcinoma[J].JUml,,(1):.

  [2]KoschkerAC,FassnachtM,HahnerS,etal.Adrenoeorticalcarcinoma-improvingpatientcarebyeatablishingnewstrutures.ExpClinEndocrinolDiabetes[J],2,,(2),45-51.

  [3]WootenMD.KingDK.Adrenalcoaiealcarcinoma.Epidemiologyandtreatmentwithmitotaneandareviewoftheliterature[J].Cancer,,72(11):-.

  [4]BrennanMF.Adrenocortiealcarcinoma[J].CACancerJClin,,37:-.

  [5]AllolioB,FassnachtM.Clinicalreview:adrenocorticalcarcinoma:clinicalupdate[J].JClinEndocrinolMetab,2,91(6):-.

  [6]VassilopOulou-SellinR,SchultzPN.Adrenocorticalcarcinoma.Clinicalout   [7]NgI,LibertinoJM.Adernocorticalcarcinoma:diagnosis,evaluationandtreatment[J].JUrol,;(1):5-11.

  [8]sObinLH,CospodarowiczMK,WittekindC.TNMclassificationofmalignanttumours,7thed[J].Singapore:Wiley-Blackwell,.

  [9]EdgeSB,ByrdDR,ComptonCC,etal.AJCCcancerstagingmanual,7thed[J].NewYork:SpringerVerlag,.

  [10]FassnachtM,KroissM,AllolioB.UpdateinAdrenocorticalCarcinoma[J].JClinEndocrinolMetab,,98(12):-.

  [11]MariaCM,JosephCK,JulienG,etal.Comparativeout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糖尿病》”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多少钱
白癜风专项援助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fkh.com/wacs/680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