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疾病调理四值得收藏

人种与饮食

有研究发现,亚洲人的牙齿较西方人偏短。西方人以肉食为主,需长牙利齿以撕咬肉食;而东方人偏于谷麦等素食,故牙齿随之进化得偏短。亦有研究说,西方人肠子短,适合于消化肉食;而东方人肠子长些,更方便消化素食。牙与肠皆与饮食相关,由此论之,养生需根据不同人种的生理解剖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食物。

我分析西方人与华人的体质,二者颇有不同。西方人偏内热,热久则易见体臭,所以西方人喜冷饮,而华人则偏内寒,寒则不易见体臭,需常热饮才舒服;西方人气足,气有足则热,运动项目与体力相关的多是西方人胜出,而华人气弱,气不足则寒,故体力往往不如西方人。其原因可能与人种、饮食等的不同相关。

我们的饮食要阴阳平衡,食物中既有凉性的,也有温性的。凉性的如不少水果、一些蔬菜等;温性的如葱姜蒜、各种香料、酒等。体质偏寒的,应以温性饮食为主;而体质偏温的,则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有人喜欢吃水果,但水果多偏凉,可用水煮或开水泡着吃。至于凉水冷饮等一般多不适合于中国人。

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比如,我们黄种人血气不及白人旺,体毛亦比白人少,因此,喜欢热饮热食才舒服,遇冷要穿衣服防寒。若学白人也日常饮以凉水,常喝凉啤酒,久则必然伤阳。一些日本人、韩国人盲目学习西方喝凉水的行为,并且冬天亦少穿衣服,这是拿健康换潇洒,其阳气必伤,杂病亦必多见。

饮食与减肥

减肥的方法有西药、中药、针灸、运动、手术抽脂、设备辅助等等。任何减肥的方法都要满足以下三个要求:一则有效且安全;二则不反弹;三则不腹泻。就我的临床经验,针灸减肥完全能满足以上三个条件。若能配合汤药以改善阳虚体质、运动以通畅阳气、调整饮食习惯以减少热量摄入,效果更好。

对于胖子来说,如何减肥呢?一则管住自己的腿,养成一种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每天运动30分钟、每周5天即可。走路、跳舞、骑车、爬楼梯、太极等都可以,关键在于坚持;二则管住自己的嘴,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过食,不挑食,多素食;三则接受正确的医疗,以我的经验,针灸减肥效果明显,且不易反弹。

当生活工作中出现比较大的压力时,有的人喜欢吃东西,的确可以缓解压力,但过度饮食亦会出现后遗症,表现为迅速肥胖,或见便秘、腹胀等。从中医来看,紧张会导致肝郁,肝郁会影响脾土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虚。此时当适当控制饮食,以免饮食精微不能及时四布于周身,反堆积于中焦,出现以上诸多不适。

有人肥胖,听信庸医谣言:只吃水果,不吃饭,且天天喝通便的药物,结果越吃面色越苍白,精神越困倦,虽然一段时间变瘦了,但过几天又胖了起来。这是走入了误区。肥胖是虚证,或脾虚而饮食中的精微不升,糟粕不降,郁滞于腹部;或阳虚而痰浊水饮不化,聚成而形,导致肥胖。治本之法是温补,而不是凉泻。

高考与饮食

准备高考,调理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食煎炸、烧烤、油腻之物,更忌暴饮暴食,忌过食冷饮。按中医理论:饮食入胃,则周身气血即向胃肠积聚,以助消化。若饱食无度,则气血大量聚于胃肠,头部气血反见不足。气血聚于脑则能思考,气血聚于腹则人易疲惫。清淡饮食有助于胃肠迅速排空,让气血归脑。

高考前十几天要注意千万不要生病,注意调节饮食,避免风寒外袭。白天不要总是呆在教室里,适当地做些户外运动,散散步,打打球,做做深呼吸,能让精神饱满,并能改善体质。要减少晚上熬夜,尽量早睡早起,生活要有规律。早晨喝点生姜红糖水,晚上睡前热水泡脚,都有利于保持健康。

小儿与饮食

小儿心无杂念,其天性纯真,情绪自然,不事雕琢,因此,小儿心性烂漫,少有机心,亦难见肝郁气滞之病;成人其心已经被污染,纯真自然被虚伪狡诈所代替,因此,生活中易生怨恨恼怒烦忧愁等负面情绪。小儿病或由于风寒外袭,或源自饮食积滞,因其无七情内扰,故气机流畅,易治易愈,此又为成人所不及。

中医治疗小儿便秘的方法很多,既可用汤药,亦可用散剂,或者小儿推拿、针灸亦有良效。我曾在微博里提供了不少方法与方子,可供参考。另外,需调节小儿的饮食,吃些萝卜(作汤或生吃)、有油质的食物如核桃仁、亚麻油等,能降浊通便。保持生活规律、适当户外运动亦有助于小儿排便通畅。

前几天,朋友打来电话,说一岁左右的女儿,经常一个星期不大便,只有用上开塞露才能大便,朋友特别苦恼,向我询问治疗方法。用董老师微博里的小方子,当归6克,枳壳6克,炒莱菔子6克。服后第二天即排除大量绿色便。三付后,饭前服炒莱菔子(研磨)5克,日两次。数日后电话询问,大便正常,一天一次。

现在不少孩子的脾胃很弱,分析其病因:一则学校功课繁重,思虑伤脾;二则嗜好冷饮,寒伤中焦;三则父母批评、唠叨,导致孩子肝郁,木郁伤土;四则,过食煎炸烧烤等不易消化食品,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五则,偶患感冒发烧而滥用抗生素等凉药,寒邪入里,伤损脾阳。因此治疗孩子的杂病,需重视调理脾胃。

古人教育孩子有三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从中医来看,饮食时若受责,肝气郁结,郁而克土,会影响运化,且亦可导致腹胀、腹痛等不适;欢庆时心气舒畅,若贸然受责,心气郁滞,反会伤损心神;悲忧时肺气郁闷不畅,此时再加受责,益增肝气不畅,金木两滞,气血左升右降失常,最是影响健康。

小儿属稚阴稚阳,正气清灵脆弱。或外受六淫,或内伤饮食,正邪相攻,最多急症。以我临床来看,小儿急症以针灸推拿最为速效。或急性发烧,或骤然腹痛,或痉挛,或抽搐,其病因不一,其症状各异,而往往针入而症减,或只用小儿推拿亦可速效。我曾治过小儿耳闭、腹痛、发烧、痉厥等症,皆一两诊而愈。

今日又一小孩来诊,便秘三日引起腹部剧烈疼痛,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洗肠,后从我女朋友那里听到中医可以帮助来求诊,小孩非常惧怕针,只能先让同事揉按腹部,点压天枢,足三里,上下巨虚穴,辅以头针,最后点刺天枢,回家半小时后父亲来电,先是腹泻了一次,又正常排便一次,大喜。

妈妈总是希望小儿吃得多一些,好一些,却不担心过多吃饭会会伤损脾胃。小区里经常见到小胖子,这是吃得太多而运动太少的结果。还有瘦瘦的孩子,我估计多数不是吃得不足,而是吃得过多,伤损脾胃了。孩子越瘦,妈妈越让孩子多吃肥腻,却是越吃脾越虚,越吃越瘦弱了。其实小儿饮食不贵多,七分饱即可。

小儿便秘,多是脾胃气弱,阳明不降。因小儿稚阴稚阳,胃肠功能偏弱,故小儿便秘多属本虚标实证。或过食辛辣或肥甘厚腻,湿热内滞;或过食寒凉而中阳不振,运化失司;或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而脾胃受损。治小儿便秘重在调理,不在通下,亦不可过用寒凉攻逐。调节饮食习惯、改变生活规律比用药更有意义。

小儿生病了,不一定非要挂水、吃药,可以选用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针刺,针入即出,三两分钟即可针完;可以小儿推拿,既治急症又治慢性病,坚持推拿能有效改善体质;可以用中药煎水泡澡或外洗;可以饮食调理,比如小儿营养不良可戒食牛奶、油腻等物,并让小儿保持三分饥饿,比每顿都吃饱更利于健康。

女子及孕妇与饮食

女子美容养颜,首在养血。养血之法,重在生活中注意养生。一则子时需入眠,肝得到休息才能生血充足;二则饮食需适量适时,忌过饱过饥;三则晨起喝姜糖水,可以升肝木养肝血;四则勿过食生冷食物,尤其是夏天阳虚于内,尤需注意;五则忌滥用寒凉药物,包括寒凉中药、抗生素等;六则心情舒畅,可养肝血。

女子月经来时,气随血脱,往往体质下降。此时需注意:一则,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勿贪食生冷、油腻;运动锻炼需减少;勿浸冷水;尽量减缓工作或生活压力;可以晨起喝姜糖水以养阳养血。若出现月经前后诸多不适,多因于血虚或感寒,可配合汤药或针灸调理,亦可自己按摩三阴交、女福穴,有一定效果。

不少女孩在月经前后常会出现畏寒、肢冷等不适,血虚阳弱之人尤为多见。平时当重视养血养阳:养血除重视按时睡眠外,还需睡前热水泡脚;忌食生冷、油腻诸食物等等。养阳则饮食宜温不宜寒,避免风寒外袭等等。在月经前后尤要重视养生,可以有效预防诸不适的发作。

近日诊治两位24岁女孩,是一对好朋友,都是护士工作,都服避孕药六年,停药后都只来了两次月经,之后即闭经,都伴手足冰冷。避孕药过于消耗胞宫阳气,导致胞宫虚寒,阴阳失调,冲任失养,故至闭经。建议忌寒凉饮食,晨服姜糖水,睡前热水泡脚,针灸以下腹部穴为主,加灵骨、大白、足三里、三阴交诸穴。

胞宫的保养方法之一:胞宫喜温暖,忌寒凉,因此,女孩子平时切忌不可穿露脐装,以免风寒邪气直接侵袭脐及下腹部;月经期血气不足,正气偏弱,此时最容易感受外邪,特别是风寒湿邪气,需忌体力劳累,忌触碰冷水,忌饮食寒凉,忌心情处于紧张、焦虑、愤怒之中,总之尽量保暖避寒,并保持心情平和舒畅。

怀孕后应该如何饮食才能让宝宝更健康?除不吃反季节非本地的食物之外,还可以利用五运六气的天地气化理论来调理体质。比如,若母体偏于火旺,怀孕时恰逢火运太过或火气司天之年,则易因火热内灼而出现阴虚体质,故孕妇可多吃些黑色养阴凉性的食物,如木耳、黑米、黑芝麻等,有利于预防火热亢盛。

孕妇气血健旺,往往会有身热的感觉,但饮食需注意勿过食生冷。不能多吃各种寒性水果,如香瓜、西瓜、梨、香蕉、柿子、甜瓜、柚子等,更不可吃冰激凌,以免伤损中阳。中阳一伤,或引起孕妇腹泻、腹痛,甚至会导致滑胎、胎停,胎儿出生后亦会出现山根青筋暴露,这是因母体太寒而出现的先天脾阳不足之征。

孕期调理:一则尽量减少或不过性生活,以免妄动相火,消耗肾精,不利于胎儿成长;二则减少膏粱厚味,尤忌滥吃补品及山珍野味,饮食平和即可;三则勿过劳过累,以免伤损气血;四则适当运动或劳动,以调和气血、通畅阳气;五则忌怒,孕妇若肝郁为患最烈,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与心理;六则听舒缓的音乐歌曲。

有人要求讲讲孕妇的养生,我认为,怀孕期间不仅要调理饮食(亦包括不可滥吃平时极少或不吃的食物,如蛇、果子狸等动物),养足气血,更需注意将养中正平和之气:勿邪视,勿邪听,勿邪思,勿邪为,这足以养正。孕妇若能养得一身浩然正气,其胎气自正;反之若不知持养,行为邪僻,涵养出的胎儿亦必如此。

滑胎俗称小产、流产,当前甚为常见。其原因:或母体虚弱,冲任虚损;或胞宫虚寒,胎不能长;或精子阳气不足;或房事不节,暗伤胚胎;或登高倾跌,血瘀阻滞;或负重过劳,伤损肝肾;或嗜食辛辣,火气暗动;或七情过极,脏腑内损。因此,怀孕后需慎起居,节饮食,戒房事,畅情绪。若能配合中医调理更好。

▼点阅读原文,进行健康咨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fkh.com/wadzz/12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