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经开区ldquo体检rdqu
近日,商务部完成了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对全部家国家级经开区的年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全面“体检”和量化评价。
报告显示,考核评价综合排名总体上呈现百花齐放、各有亮点的新气象、新作为。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认为,报告中的国家级经开区有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产业基础雄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年,家国家级经开区的地区生产总值8.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的24%。产业基础最强的园区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全国第一。
二是培育创新主体的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升。截至年末,国家级经开区拥有1.4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的13.7%;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超过家。年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近2.8万件。苏州工业园区名列科技创新单项第一。
三是经开区的协同发展局面形成,区域带动作用提升。年,国家级经开区税收收入占所在设区市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1%,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截至年末,家国家级经开区参与共建园区个,对口援疆、援藏、援助边境合作区58个。
四是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绿色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年,国家级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年末,家国家级经开区有超过1.1万家企业通过ISO认证。
五是政策红利趋同的情况下,园区管理水平逐步完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截至年末,家国家级经开区中,家建立了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在线审批平台,家通过了ISO质量管理认证,分别占到全部国家级经开区的78%和67%。
排名前30名的国家级经开区中,东部地区有21家,中部地区6家,西部地区3家。以省份分布来看,江苏省有7家入榜,东三省有4家,浙江3家。其中,直辖市天津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家入榜。
30强中既有改革开放初期创建的“老字号”国家级经开区苏州工业园区,也有近年来刚刚跻身“国家队”行列的后起之秀;既有注重开放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的沿海国家级经开区,也有承接产业转移收效明显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级经开区。
如成立于年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综合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三,一直以来都是园区创新的引领者。比如在全国率先出台四个“黄金10条”,两个“美玉10条”,以及“风投10条”“航运10条”“技改10条”等产业政策。
数据显示,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GDP位列广州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2亿美元,进出口总值亿元,均位居广州市第一。财税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亿元,居广州和全国开发区的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片经济唱衰中,东北三省的国家级经开区表现还算不错,有4家入围前30强,其中黑龙江省的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还跻身全国前十,位列第九;在单项排名中,哈尔滨经开区的利用外资情况排名第七、科技创新情况排名第十。
东北地区另一家进步较大的经开区是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园区在综合排名中名列第19位,较上年跃升了20个位次,利用外资排名全国第二。考核所设产业基础、科技创新等5大类53项指标中,长春经开区有32项优于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平均水平。
同城的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在5大类53项考核指标中,有18项指标优于全国家国家级经开区平均水平。其中,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万美元,排名全国第十名。引进的世界强企业项目有迪安汽车塑料燃油箱项目、伟巴斯特车顶系统项目等重点项目。
西部地区的老牌经开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样表现不俗,在综合排名中高居第12位,西部地区第一,在5大类53项考核指标中,有35项指标优于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平均水平,特别是在产业集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行政效能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地处中部的长沙经开区在5大类53项考核指标中,有32项指标优于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平均水平,位列综合排名全国第24名。该经开区实际上已成为湖南综合实力最强、产业聚集度最好、开放度最高的开发区,成为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重要驱动力。
相关链接:
大数据告诉你中国开发区过去12年间发生了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ofkh.com/ways/11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