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中医妇科专家来谈月经失调
月经失调,是妇科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月经不调”的危害从青春期到成熟期再到衰老期,女人的一生都在内分泌激素的掌控中,增之一分,或者减之一分,都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生理周期和生理功能。来看看瑞来春堂福州南后街馆的妇科专家——严炜主任,为我们详细说说关于月经失调那些事。
什么是月经失调?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为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以及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的疾病。
月经失调有哪些表现?不规则子宫出血:
(1)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2)月经过少,经量及经期均少;
(3)月经频发即月经间隔少于25天;
(4)月经周期延长即月经间隔长于35天;
(5)不规则出血,出血全无规律性。以上几种情况可由局部原因、内分泌原因或全身性疾病引起。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
绝经后阴道出血:
常由恶性肿瘤、炎症等引起。
闭经:
指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3个周期以上,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另外可表现或并发的症状有痛经、经前期综合征(少数妇女在月经前出现的一系列异常征象,如精神紧张、烦躁易怒、抑郁、失眠、头痛、乳房胀痛等)、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等症状,双卵巢呈多囊性增大)、更年期综合征(部分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如性功能减退、阵发性出汗等)。
引起月经失调的原因有哪些?1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主要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
2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引起: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颅内疾患;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氏病等;肝脏疾患;血液疾患;使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内分泌制剂或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者均可能发生月经不调。某些职业如长跑运动员容易出现闭经。
3不良习惯因素:许多不良习惯因素也可能导致月经失调,如情绪异常、寒冷刺激、节食、嗜烟酒等。
月经失调会导致什么?1、皮肤明显出现色斑、暗疮。
2、不孕不育。
3、乳房下垂、萎缩,外阴干燥、性欲减退等女性第二性征明显衰退、减弱。
4、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精力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骨质疏松等更年期症状。
5、55岁以上则肾功能大幅下降,卵巢基本萎缩。
中医如何解释月经失调及表现?中医将月经失调归纳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或月经过少、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等,但临床上往往不是单纯一种症状出现,常可兼见。引起月经不调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房劳多产,以及饮食、起居、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其机理与肝、脾、肾及冲任等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失调有关,与妇女的“血少气多”的生理特点也有联系。另外,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等疾病其所以随月经周期而发,除致病因素外又与经期及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未行经期间,由于冲任气血较平和,致病因素尚不足以引起病变发生。经期前后,血海由满而溢,因泄溢而骤虚,冲任气血变化急骤,或经断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衰,肾阴阳失调,致病因素乘时而作,故发病。
月经失调的检查方法有哪些?1卵巢功能检查:(1)子宫内膜活检;
(2)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3)宫颈黏液结晶检查;
(4)血清E2、P测定;
(5)基础体温测定。
2垂体功能检查:(1)直接测定血LH、FSH水平及PRL水平;(2)垂体兴奋试验。
3蝶鞍CT检查了解有无垂体腺瘤。4染色体检查。5B超检查了解卵巢有无多囊性改变。6腹腔镜检查:了解性腺状态,有无发育不良、多囊卵巢、卵巢早衰等改变。7磁共振检查:排除垂体腺瘤。月经失调应该如何治疗?由于月经不调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不同的治疗。对于确诊为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的月经病在治疗上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1、出血与贫血:由于经期长及经量多造成,除一般止血措施外可酌情选用激素或刮宫止血。
2、周期紊乱: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单一或联合的周期治疗也可用中药治疗,即调整月经周期。
3、不孕: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功能失调引起无排卵是月经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也是不孕的原因之一。有些患者虽然排卵但黄体功能不足也能引起不孕,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促排卵药物改善卵巢的功能或代替垂体及下丘脑的部分功能。
何谓人工周期?人工周期属妇科内分泌治疗的一部分,即先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类似于月经周期的卵泡期,然后再用孕激素(常用黄体酮),使子宫内膜呈黄体期改变,停用黄体酮后子宫内膜脱落,出血,开始行经。行经结束后,如需要可再作同样的周期性治疗。这种用外源性药物引起子宫内膜周期性改变的治疗称为人工周期治疗。人工周期治疗主要用于下丘脑-垂体和卵巢本身引起的卵巢功能低下,如席汉综合征、卵巢发育不全、卵巢功能早衰等以及精神神经因素、药物及环境改变等引起的闭经。在卵巢功能不足的情况下,人工地按卵巢生理活动的规律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从而促使卵巢功能恢复和自然行经。人工周期治疗一般以连用3个周期为原则,疗程结束后进行卵巢功能测定,根据情况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如连用2~3个疗程仍无效者,则应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所谓“中医人工周期疗法”,是基于《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的理论基础,即“肾气-天癸-冲任-胞宫”对月经产生的作用机制。在此理论基础上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点,按“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治病求本”的原则,结合西医相关理论,在月经周期各个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病理变化特点,选用不同治法与方药以恢复“肾气-天癸-冲任-胞宫”功能,从而治疗功能性月经失调等各种疾病。其立法用药必须分期区别对待:一般经后期多以滋补肾阴、调养冲任为主,排卵前期则宜水中补火、阴中求阳,排卵后期多以益肾助阳、调气活血为主,经前期治宜因势利导、以通为主、活血化瘀、引血归经。生理发育的不同时期,治疗亦各有侧重:一般青春期宜益肾,育龄期重调肝,更年期宜健脾益肾。
名医介绍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妇产科医疗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年。全国第四批中医妇科名师吴熙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妇科联合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内分泌学组委员。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不孕症、月经病、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等疑难杂症。
坐诊时间:每周一、三、四、日上午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kofkh.com/wahl/1521.html